4月21日晚间,上海某小区地下车库里的一辆特斯拉,点燃了今年电动汽车领域最热的一把火。祸不单行的是,一辆西安的蔚来汽车,似乎受这股烈焰感召,十几个小时后也在维修过程中发生了自燃事故。
这已经不是特斯拉第一次“年度首燃”,去年1月份在重庆的一个车库里,一台静置的特斯拉Model S在未充电、未被碰撞的情况下,也莫名其妙的自燃了。所幸该小区的消防设施比较到位,烟雾探测器监测到火情后报警,小区物业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,将火情控制住。
据不完全统计,2018年中国新能源车自燃事故共有40余起,原因可归结为行驶、碰撞和充电导致的燃烧,自燃及爆炸事故。这次特斯拉自燃事件,又在电动车行业本不平静的湖面,扔下了一颗沉重的石子。
近两天,关于“特斯拉电动汽车为什么会着火?电动汽车究竟安不安全?”的话题在媒体间持续发酵,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多位专家表示,汽车电动化、智能化是大势所趋,目前来看,不论是NCA(镍钴铝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)还是NCM(镍钴锰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),都面临一定的安全技术问题,我们既要争论技术的优劣,也要关注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发展走向。
电动汽车不如燃油车安全?并没有
“汽车自燃并不算什么新鲜事,我国每年同样会有一百多台传统燃油车发生自燃。”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记者,因为保有量有着天壤之别,电动汽车的每次事故都会对电动汽车行业带来一些影响。
这次事故备受关注,主要还是因为特斯拉被称作“电动车圣经”,竟也发生如此严重的事故。而且,去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召回比例高达13.5%,如此高的事故率与召回率,说明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链还非常不成熟。因此,国内的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让我们如此担心。
车主飞线充电导致短路引起自燃;事发前车主换轮胎用千斤顶顶到电池包;电池非正常老化造成自燃……大家在纷纷猜测特斯拉自燃的原因。
还有人从特斯拉CEO埃隆·马斯克在推特上对松下电池的不满找到了蛛丝马迹:“超级工厂的松下电池生产线年产量仅为约24GWh,自去年7月份以来限制着Model 3的产量。但在现有电池生产线达到接近35GWh之前,特斯拉不会花钱来扩建新的生产线。”
有分析人士指出,特斯拉与松下的嫌隙可能影响到员工不按照标准操作程序生产电池,而影响到质量。
“特斯拉自燃仍然是一个个案,其起火原因我们也不能臆测,还是要等事故调查报告出来才有定论。”《电动汽车观察家》创始人邱锴俊认为,在没有公布调查结果的情况下,不能草率地下电动车不如传统燃油车安全的结论。
大型电动车的电池包能量很大,车辆自燃一般是在电池遭遇强大外力或高温时发生短路所致,崔东树分析称,“虽然这两起事故的起因尚不清楚,但也给电动车生产商提出警示,即需要考虑车用电池的安全管理。争取通过控制电池能量释放的时间和区域的设计,在电池遭遇事故时抢出逃生时间以减少对乘员的伤害,此外还要严控产品质量。”
固态电池才是未来发展方向
虽然坚持电动车自燃原因不能妄断,但崔东树也承认,当前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尚存在隐患,其中最大的隐患来自动力电池,动力电池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,在遭受猛烈撞击后很容易让电池内的化学物质产生反应引起爆炸。
特斯拉采用的NCA材料,最大的特点就是:能量密度高,所以整车续航也高。但是,能量密度高的代价就是更容易热失控。
“我们的电动汽车电池追求高能量密度和高续航是无可厚非的,这和电池的安全问题并不对立,电池一定要追求高密度和高续航,不能为了安全而放弃指标。”崔东树坚持。
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也曾表示,锂离子动力电池高比能是全世界范围的发展方向和趋势,“我们不能因为有安全问题就不发展高比能量电池,关键是把握高比能量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点”。
“比如高镍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(NCM811)的安全问题,其机理是正极会释放氧,我们可以通过界面的修饰来延缓正极释氧,提高稳定性;再一个就是开发下一代的固态电解质,从根本上解决电解液燃烧的问题。”欧阳明高说。
目前还没有公开的数据,可以详细比较NCA和NCM811的能量密度、安全性以及性价比,很难说孰优孰劣。基于各国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比较,电池的发展方向应该在短期内是液态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,下一步将会向固态电池方向发展。
欧阳明高说,“考虑电池成本和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,我们建议我国也应该走类似的路径,即短期是液态电解质,发展高镍三元正极和硅炭负极,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和热蔓延的抑制来防止安全事故发生,这类电池能够满足电动汽车500公里续驶里程的要求。中长期,从液态电解质逐步过渡到全固态电池,估计在2030年全固态电池将会得到产业化应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