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,市场的情况可以说行,但也可以说不太行。
在5月31日,位于沈阳日本的
松下蓄电池厂,正式宣布进入清算程序并退出中国市场。
这不是第一家退出中国,宣布永久停产的日本企业了。
大家都知道,当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崛起,许多外国企业纷纷涌入中国,争夺这庞大市场的机会,其中自然也包括日本企业。
当然,我们国家也是在不断进步的,所以许多外企被中国企业逐一击败也是毫不例外。
而上面提到的:日本松下蓄电池,就是其中一员!
这家曾经在中国市场占有统治地位长达30年的日本企业,突然宣布停产,这里面自然是有很多原因的。
那么,作为行业的领导者,松下为何突然宣布停产并退出中国市场呢?
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松下蓄电池的一些事情吧。
在1994年,中国的电池企业技术和生产线尚未完全成熟时,松下蓄电池便强势进入中国市场,凭借其国有电池技术迅速占领中国市场。
松下蓄电池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赞誉,因其产品性能优异、寿命长,其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0%。
在2000年,松下集团甚至可以说是垄断了全球高达93%的电池市场份额,也几乎掌控了中国电池市场的所有份额。
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,日本在松下蓄电池领域展现出了卓越的实力,也难怪它进入中国市场后备受欢迎。
当科技一直在进步,松下在沈阳蓄电池工厂的历史也走到了尽头。
其实,宣布清算解散之前,就有内部员工透露,该工厂近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,业绩低迷。
原本,很多人都以为按照松下公司的科研技术,它能一直保持其领先优势。
但谁也没有想到,短短几十年内,
松下蓄电池的业绩迅速下滑,前十名已不再有松下的身影。
如今,松下蓄电池甚至宣布直接停产并退出中国市场,这家曾经的企业传奇,如今走向了凄凉的结局。
现在,我国的电池行业发展得相当好,比如说大家应该都知道宁德时代、比亚迪吧。
它们都是我国首屈一指的电池企业,尤其是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不断增长,技术更是在不断的进步。
当然,除了电池行业之外,其他科技领域我们的发展也不差。
所以,这些年来,不仅仅是松下,这些年来,许多日本企业巨头纷纷退出中国市场。
比如说在前两年,曾被视为“日本制造”象征的东芝,也败走中国。
但就在2021年,也就是东芝大连工厂在30周年这一年,正式宣布解散。
这并非东芝首次关闭工厂,但这是大连工厂关停是最后一次,至此东芝落魄地撤离中国。
至于原因也是显而易见,东芝太“骄傲”了,忽略了中国市场在不断发展,生活质量在提升,需求在增加。
东芝没有提升技术,想着靠着“老本”“割韭菜”,显然是不可能的。
这就是为什么东芝最终在中国的营收惨淡,严重到即使意识到问题并试图转型,却为时已晚。
随着中国的科技迅速发展,新兴企业崛起,日本巨头已远远落后。
但我们可以是不可以骄傲,要吸取失败教训,要积极地进行科研,才能走在前端。